2025年10月24日,云南大学文学院在映秋院101会议室举办了“青年教师工作坊”,由文学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承办。杨绍军副校长受邀出席,文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孙兴义、副院长张多(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副院长舒凌鸿、中文系主任马峰及全体青年教师参会。

杨绍军副校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青年教师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一是评价体系日益多元化,但工作压力不减反增;二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科研活动容易陷入“长期主义”困境;三是资源获取与成果产出面临现实瓶颈。针对这些问题,他对文学院和青年教师提出了四点期望:第一,学院应构建更加科学、多元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二,加强资源支持,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助力其成长与突破;第三,营造更具包容性、支持性和协作性的学术环境,促进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第四,青年教师应始终坚守师德底线,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敢为人先”的勇气,聚焦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问题,开展有影响力、受人尊重的研究。他强调,青年教师是“双一流”建设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主力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科研创新生态,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孙兴义院长指出,青年教师是学院的重要力量,要积极融入学院发展、学科发展、学校建设乃至国家战略。青年教师要练好内功,厚植情怀,夯实学术基础;要关心学生,坚守师德底线,履行好导师职责;要积极投身学院文化建设,在工作中勇担重任,形成全院干事的良好风气。

本次“青年教师工作坊”由张多副院长主持。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面临深刻变革,本科教学已经完全不同于20年前,青年教师既要传承老一辈学人的人文精神,又要突破陈规、探索“参与式教学”“学生主导式教学”新模式。教学关乎新时代人才培养,也是学术研究的助推器,青年教师要形成互助教研、体系化教学、有组织科研、主动参与学科建设的工作风气,塑造文学院发展新局面。
最后,青年教师代表纷纷发言交流,黄冉老师分享了本科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提出要根据青年教师所长均衡分配工作任务;段天姝老师以自身教学为例,指出科研与教学相互滋长的切身体会;关是宇老师谈到从博士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要在教学中不断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在科研追求中时刻督促自己。
本期青年教师工作坊取得良好成效,全院青年教师统一思想、聚焦人才培养、扭转学术惰性、相互交流砥砺,为文学院逐步开展教风、学风、研风、院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马峰
二审:张多
三审:赵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