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成果 > 论文 > 正文

在职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0-10-14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文学院

2019年度

*张之为,刘禹锡正集三十卷中的乐府及其相关问题,《乐府学》(第20辑),2019年12月。

*李海英,“旧作再生产”与中国当代诗歌知识体系的建构,扬子江评论,2019年11月。

*李海英,现代俄耳甫斯情结:伟大的尘世之诗尚待写就—史蒂文斯何以成为史蒂文斯,上海文化,2019年11月。

*向丽,记忆·审美资本·时尚——以云南剑川传统工艺创意为例,民族艺术,2019年10月。

*谢雪梅,性别叙事的伦理批判与文化逻辑,女作家学刊,2019年10月。

*李生森,诗意母语的陷落?——汉语新诗诗意生成的逻辑,南方文坛,2019年9月。

*段天姝,行旅书写与“笔记体游记”,《新宋学》(第八辑),2019年9月。

*向丽,美学的身体与介入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年9月。

*张震,作为“感性生成论”的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新探,马克思主义美学,2019年9月。

*曾莹,复古与情性——杨维桢与元末琴操写作,《琴学论衡:2016、2017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9月。

*李云涛,《文心雕龙 情采》篇“情”、“采”关系论——兼论玄学对《情采》之影响,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8月。

*刘增慧,Parallel Encoding of Focus and Interrogative Meaning in Thai Learners' Mandarin,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2019年8月。

*降红燕,《冰心日记》中的云南之行,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7月。

*孔朝晖,《黑桃皇后》的符号学解读,俄罗斯文艺,2019年7月。

*向丽,审美治理与当代社会,思想战线(正刊),2019年7月。

*李生森,论原初写作,扬子江评论,2019年6月。

*李生森,复兴诗意的文学心灵,读书,2019年6月。

*苏荟敏,巫术的性别政治——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巫术文化反思与实践期刊论文,上海文化,2019年6月。

*向丽,the fif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rxist aesthetics,the power of utopia:the political tur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019年6月。

*罗瑛,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以陇川广山村的田野调查为个案,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6月。

*付立峰,忘机——诗与生命的非功效,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9年6月。

*舒凌鸿,百家会泽,弦歌不辍——《魁阁时代》剧评,魁阁,2019年6月。

*向丽,aesthetic revolu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utopia,the power of utopia: the potical tur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2019年6月。

*谢小刚,风行东周的“观人学”——“《左传》新读”之三,博览群书,2019年6月。

*杨园,《学术的传承》编前语,红岩特刊——重庆评论,2019年6月。

*董秀团,白族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5月。

*李娟,门罗小说中的地域空间、性别体验与文化记忆,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月。

*李海英,重构诗学与批评的乌托邦——《江汉学术》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的探索之路,江汉学术,2019年5月。

*郑婷,“废学救国”,抑或“调和进化”?——《甲寅》周刊诗论发微,中华诗词研究,2019年5月。

*段天姝,《唐诗艳逸品》与《全唐诗联选》论文集,《唐诗选本与东亚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4月。

*向丽,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发展趋势,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

*降红燕,《白鹿原》的性别叙事与儒家伦理,名作欣赏,2019年4月。

*李生森,语言漂移说正义,山东艺术,2019年2月。

*杜鲜,元明时期云南青华瓷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内涵,丝瓷茶与人类文明:东方文化论坛(2014-2018)论文集,2019年2月。

*李道和,《天问》鲧禹神话考论,文学遗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2019年1月。

*罗瑛,民族艺术的认同空间:文化景观与地方表述,民族艺术,2019年1月。

*张之为,唐五代“渔父”系统歌辞调名辨析——兼论早期文人杂言曲子辞的文本建构,中山大学学报,2019年1月。

2018年度

*张震,《巴黎手稿》与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12月。

*苏荟敏,从巫术到审美——论巫术对民间审美文化的影响,美学与艺术评论,2018/12/15

*舒凌鸿,积硅步,至千里——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述评,叙事研究(第1辑),2018年12月。

*李生森,《大道如炫》诗序,学问,2018年11月。

*段天姝,行旅书写与“笔记体游记”,“笔记与宋人的知识结构”国际学术工作坊会议论文集,2018年11月。

*舒凌鸿,作者 叙述者 读者——抒情诗中诗人面具之锻造,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1月。

*舒凌鸿,边界消弭的文本呈现:后人类时代的非自然叙事,思想战线(正刊),2018年11月。

*黄增喜,偶像崇拜、物质主义与科技神话——圣经中的人性体察及其生态意蕴发微,基督教学术,2018年10月。

*李生森,回到康德:对科学、艺术、审美的反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论点,2018年10月。

*向丽,边缘之外——当代多重语境叠合中民族文学发展向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10月。

*黄增喜,从神圣到世俗——伊利亚德宗教史视野中的人与自然,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10月。

*赵玮,语素法对汉语二语者词汇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汉语学习,2018年10月。

*李云涛,李贽“童心”说理论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吸收、发展及运用论文集,第二十一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10月。

*罗瑛,视觉描述与族群边界:历史书写中的景颇族认同考察,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10月。

*张计连,“上帝之光”烛照下的拉美孤独,《名作欣赏》,2018年10月。

*张计连,华兹华斯与王维自然山水诗时空之比较,《名作欣赏》,2018年10月。

*董秀团,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传承价值期刊论文,思想战线(正刊),2018年9月。

*舒凌鸿,Exploring“fabula”and“sjuzhet”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oetics,Neohelicon,2018年9月。

*杨园,张文勋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红岩特刊·重庆评论,2018年8月。

*段天姝,从龙兴寺到愚溪:柳宗元永州空间书书写的再考察论文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2018年8月。

*降红燕,“在实践中生长的理论”——读张永刚的《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期刊论文,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7月。

*苏荟敏,咒语的文化心理功能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

*张震,民间信仰、文化商品与生活政治——消费时代语境中的巫术,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

*向丽,理论之后与跨界之悦——审美人类学探寻之路论文集,民族艺术,2018年7月。

*孙兴义,关于“《诗经》文学阐释”之內涵的分析,中国文论(第四辑),2018年7月。

*舒凌鸿,论爱伦.坡诗歌中的空间叙事,英语研究报,2018年7月。

*陈芳,质性研究与叙事学分析的有效对接——以《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分析为例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学研究文摘》,2018年6月。

*陈芳,质性研究与叙事学分析的有效对接——以《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分析为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8年6月。

*向丽,实践?中国经验?原创性: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三大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5月。

*舒凌鸿,修辞诗学、非自然叙事学和模仿、主题、综合的叙事,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4月。

*罗瑛,被凝视与表演的文化传承及重构,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8年4月。

*谢雪梅,文学的新危机--机器人文学的挑战与后人类时代文学新纪元,学术论坛,2018年4月。

*符树芬,何处是我家园——评刘庆长篇小说《唇典》,学问,2018年4月。

*符树芬,东西:越写越胆大的小说家,学问,2018年4月。

*符树芬,东西:不顾一切的写作,反而是最好的写作,学问,2018年4月。

*黄静华,生活叙事:“敞开”和“共情”的民俗研究,民族艺术,2018年4月。

*黄静华,拉祜族史诗的生长和延展:书写文本的意义阐释,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4月。

*李道和,康熙《建水州志》考辨,西南古籍研究,2018年4月。

*向丽,创意、批评与全球化——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综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8年4月。

*向丽,艺术?审美经验?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研究对象新探,思想战线(正刊),2018年3月。

*张之为,中唐诗乐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论重构——以《箧中集》《新乐府》诗论转变为中心,文学遗产,2018年3月。

*李生森,回到康德:对科学、艺术、审美的反省,民族艺术,2018年3月。

*蒋永青,德勒兹:超越“主-客”二元模式的艺术“感觉”视野研究,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2月。

*孙兴义,从《三馀札记》看刘文典古籍校注之特色,叔雅先生——国学大师刘文典诞辰125周年纪念文集,2018年2月。

*谢雪梅,《金色笔记》的色彩寓言与性别政治,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2月。

*李海英,“耶路撒冷诗学”的秘密——耶胡达·阿米亥诗艺初探,南方文坛,2018年2月。

*李海英,耶胡达·阿米亥:和耶路撒冷生活的经验,上海文化,2018年2月。

*孔朝晖,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文学探微香港文汇报,2018年2月。

*李生森,《诗无邪》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杨 园,刘文典晚年的政治理念,叔雅先生——国学大师刘文典诞辰125周年纪念文集,2018年2月。

*降红燕,性别视野下的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孔朝晖,普希金《现代人》杂志的时代意义,俄罗斯文艺,2018年1月。

2017年度

*罗瑛,景颇族仪式中物的祭献与族群文化意象,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12月。

*孙兴义,从《三餘札记》看刘文典古籍校注之特色,《叔雅先生:国学大师刘文典诞辰125周年纪念文集》,2017年12月。

*付立峰,让听障人士的宇宙有了听说的能力——布罗茨基诗学之“形而上”的读解,原诗:古今与新旧的对话,2017年12月。

*舒凌鸿,论萧红《生死场》的文本双重性,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年12月。

*高健,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1949年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书写中的神话重述,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12月。

*董秀团,“首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当下东亚各国民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思想战线(正刊),2017年12月。

*蒋永青,“前二元”的“境域”世界——张祥龙先生的当代“意境”论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

*谢小刚,庄、屈《渔父》与儒道争辩,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7年11月。

*舒凌鸿,论萧红《生死场》的文本双重性,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年11月。

*向丽,Aesthetic revolu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utopia,Jourm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2017年11月。

*李娟,评罗鹏的新著《离乡病:现代中国的文化、疾病与国家改造》(译文),学问,2017年10月。

*向丽,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与当代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年10月。

*陈芳,生活中的盼望——从云南记忆看冰心的回忆叙事,冰心论集(2016),2017年10月。

*符树芬,Reckless Writing Is the Best Writing,CLT(CHINESE LITERATURE TODAT),2017年10月。

*李娟,冰心与《吉檀迦利》中译本:兼论《吉檀迦利》孟英中版本的文化关联及意义,冰心论集(2016),2017年10月。

*舒凌鸿,幽咽泉流冰下难——冰心小说中的个人型叙述声音,冰心论集(2016),2017年10月。

*舒凌鸿,系列叙事的六要素(译文),叙事学研究:回顾与发展: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10月。

*舒凌鸿,从归附到超越——萧红《生死场》中的双重叙事,叙事学研究:回顾与发展: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10月。

*李海英,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问题与悖论,扬子江,2017年9月。

*李海英,盘活本土资源 运动诗歌活力,光明日报,2017年9月。

*董秀团,心理疏泄与群体记忆:基于《火烧松明楼》传说“完型化”过程的探讨期刊论文,民俗研究,2017年9月。

*李娟,冰心与《吉檀迦利》中译本——兼论《吉檀迦利》孟英中版本的文化关联及意义,爱心2017昆明研讨会专号,2017年9月。

*李生森,五蕴的漂移轮转,作家,2017年9月。

*向丽,乡土艺术与品味的当代建构,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9月。

*李生森,假设有一颗心漂移无碍——《心经》的漂移说解读之十八,作家,2017年9月。

*刘炜,忧天下与乐自然——从纪游诗看马一浮的忧乐情怀,文化中国(加拿大),2017年9月。

*向丽,作为“基础”的审美资本,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8月。

*李生森,心识四蕴 音声相合,作家,2017年8月。

*杨园,《文心雕龙·史传》篇旨疏证,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2017年7月。

*杨园,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综述,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2017年7月。

*孙兴义,刘勰“变正”思想发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2017年7月。

*曾莹,汤显祖《紫箫记》《紫钗记》笔墨探微,戏曲研究,2017年7月。

*段炳昌,南方实有未招魂,云南大学报,2017年7月。

*段天姝,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本《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及其校勘价值举例,中国学研究(第十九辑),2017年7月。

*赵玮,“语素法”和“语境法”汉语二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7月。

*李生森,色--空轮——《心经》的漂移说解读之十四,作家,2017年7月。

*刘炜,刘勰文道观,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2017年7月。

*曾莹,汤显祖《紫箫记》《紫钗记》声诗笔墨探微论文集,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的当代生命国际高峰学术论坛文集,2017年7月。

*李海英,多多的秘密:什么时候我知道铃声是绿色的,诗探索,2017年6月。

*赵倩,汉语复合词构词理据的规约性,汉语学习,2017年6月。

*段炳昌,南方实有未招魂,大音希声——叶德均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文集,2017年6月。

*李生森,度蕴的潮汐——《心经》的漂移说解读之十三,作家,2017年6月。

*李生森,沈奇诗话《无核诗云》之诗话,诗探索,2017年6月。

*刘炜,纪游·赠答·论学——马一浮诗歌的三大类型,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7年6月。

*张之为,唐代大曲、小曲、曲子概念及相关问题新探——基于《大日本史?礼乐志》与《教坊记》的考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5月。

*李海英,机遇或牢笼:新媒介话语下的诗歌写作,中国诗歌研究,2017年5月。

*张震,文学文本:结构化与意义阐释,职大学报,2017年5月。

*向丽,艺术的民族志书写如何可能,民族艺术,2017年5月。

*降红燕,《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叙事与性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5月。

*张之为,“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国秀集》的编选动机、策略与诗歌入乐问题探论,乐府学,2017年5月。

*陈芳,质性研究与叙事学分析的有效对接——以《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分析为例,思想战线,2017年5月。

*李海英,现代诗学家:堂吉诃德军团仍在前进,中华读书报,2017年4月。

*段炳昌,日常生活视阈中的民间艺人研究 序,日常生活视阈中的民间艺人研究,2017年4月。

*杨园,刘文典《滇越道中和寅恪》诗笺证,学问——中华文化复兴论7,2017年4月。

*苏荟敏,刘勰的道家三品说,职大学报,2017年3月。

*李生森,诗歌、诗学与写作——李森、谢尔·埃斯普马克谈话录,南方文坛,2017年3月。

*孔朝晖,圣彼得堡扫故居手记(下)——庄园故居,香港《文汇报》,2017年3月。

*沃尔夫·施密德(陈芳译),认知叙事学的前景与局限:以心灵呈现为例,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3月。

*李生森,蕴之语——《心经》的漂移说解读之六,作家,2017年3月。

*张计连,套话、模拟、杂交——彼得·凯里小说中的华人文化认同研究,文化研究,2017年3月。

*杜鲜,佛教密宗在西藏和云南的发展比较研究,职大学报,2017年2月。

*孔朝晖,圣彼得堡扫故居(中)——国家纪念馆,香港《文汇报》,2017年2月。

*孔朝晖,圣彼得堡扫故居手记(上),香港《文汇报》,2017年2月。

*李生森,论回到初心的艺术,艺术百家,2017年2月。

*张震,反向的超越——巫术的文化哲学逻辑,文化中国,2017年2月。

*王杰,中国文化符号VS审美资本主义——关于电影〈长城〉的讨论,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2月。

*李生森,李森作品三篇,学问 中华文艺复兴论5,2017年2月。

*李生森,从蒙特罗索的恐龙到卡夫卡的甲壳虫,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2月。

*杨园,刘文典生平暨劳伟书先生诗词作品展前言,叔雅先生——刘文典诞辰125周年纪念文集,2017年2月。

*谢雪梅,论三岛由纪夫小说的绘画性特色和绘画性美学,知性与创造,2017年1月。

*张震,从适度的实际意图主义到适度的反意图主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1月。

*李海英,美国诗歌中的死亡与本土脉流,上海文化,2017年1月。

*罗瑛,景颇族服饰视觉呈现中的社会情境表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1月。

*曾莹,光的律动,在诗篇中蔓延——黄礼孩《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读后,南方日报,2017年1月。

*向丽,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综述,探索与争鸣,2017年1月。

*向丽,审美的革命与乌托邦的重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年1月。

*向丽,中国文化符号VS审美资本主义——关于电影《长城》的讨论,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