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典大讲堂讲座暨圆桌论坛:从结构主义到后经典:符号学与叙事学的交叉演进与当代挑战
发布时间:2025-06-19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文学院

文典大讲堂讲座暨圆桌论坛:从结构主义到后经典:符号学与叙事学的交叉演进与当代挑战


2025610日上午93011点半,云南大学迎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大学(原名瑞尔森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双聘教授,美国符号学会前会长、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会长、亚洲符号学国际学会秘书长,国际符号学界青年领军学者余红兵老师受邀来到云南大学文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从结构主义到后经典:符号学与叙事学交叉演进与当代挑战”的专题讲座暨圆桌研讨会。

图形用户界面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该场圆桌研讨会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舒凌鸿教授主持,与会嘉宾有云南师范大学史丽玲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张震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孔朝晖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杨磊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浩副院长以及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陈芳副院长。本场讲座吸引了来自文学院以及相关领域的众多师生参加,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106

微信图片_20250616220908

在圆桌会议上,余红兵教授以“叙向自由?叙而自由?”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余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深入浅出的分析方式,从符号学视角揭示人类通过叙事追求自由的核心命题,并提出庄子哲学对当代符号学的启示。他认为,“叙事即自由”是符号动物的生存本质。人类作为讲故事的动物,通过语言、艺术、仪式等符号系统构建意义世界,符号化具有双重悖论,一方面,它使人脱离自然圆境,看似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实则使对象日益疏离,导致自我异化;另一方面,叙事作为符号建模行为,打破日常秩序,创造意义自发性,赋予个体选择的可能性,使人类获得自由。针对符号化困境,余红兵教授引入庄子哲学为破局之道。他认为庄子揭示物我之分打破天人合一,其游世哲学主张通过无我消解自我中心意识,恢复自然本真。庄子的反符号活动并非否定符号,而是通过去象征化超越符号牢笼。同时,基于生物符号学家霍夫迈尔的符号自由,余红兵教授提出包容性框架,包括个体在符号宇宙中具有创造自主性的活动内自由、在社会互动中突破规则约束的活动间自由,以及彻底摆脱符号牢笼的超活动自由。但他也强调,自由从未脱离结构而存在,叙事作为结构化符号行为,是人类践行自由的方式。真正的解放需要平衡二者:既要警惕符号殖民,也需承认符号学作为意义生成艺术的本质。余红兵教授的化繁为简,既有理论的深度阐发,也有文本事例的具体分析,赢得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余红兵教授发言结束后,圆桌会议的交流环节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史丽玲老师、王浩老师、张震老师、陈芳老师、杨磊老师、孔朝晖老师均就相关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解,并分享了个人独到的学术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010

史丽玲教授对余红兵教授在符号学领域的深厚学术功底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强调了符号学与叙事学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分享中,史丽玲老师另辟蹊径,从“铁袈裟”意象入手,讲述由于历史上的多个重要事件所造成的佛像碎片如何成为一代禅宗法脉正传的象征物的故事。她认为,应该在阐释的变化中,去反思符号叙事中打破边界与故事重构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616220949

王浩老师从虚构与非虚构叙事的命题角度进行分享。他指出,从虚构叙事到非虚构叙事的研究范围跨越,指出了人兼具叙述的自由与被叙述的自由。人总在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建构人所认为的世界,世界在不断交融时也不断将人变成叙述的主题。同时,他也就如何平衡学术自由与叙述干预发表了深刻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511

舒凌鸿老师对圆桌会谈内容进行了阐发。她从叙事学相关理论出发,认为在叙事学、符号学系统生成的泛化导致在学术上难以界定边界。“叙事帝国”和“符号帝国”的扩张带来和学科稳定性和内核游移的危机。但如果过度强调理论的边界同样又会带来阐释空间的局限。其中的破局之道还是要回归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庸之道”,努力去寻找那个合适的点,悬置这个边界,专注于问题的处理。当然,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应当是回归到生命的本真,超越所有符号体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105

张震老师对会议内容发表了看法。他从诠释学角度出发,认为符号建构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应破除工具论、形式论与过强的目的性。他指出,“叙的自由从“谈”中而来,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平等的交谈能够保持双方的主体性,从而指向真正的叙事自由。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014

陈芳老师对圆桌会议内容发表了看法。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访谈经历,认为叙事作为主体间交流的一种方式,传递出一种自我表达的努力。她就叙事自由的局限与余红兵老师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004

杨磊老师与余红兵老师就庄子的符号问题,尤其是庄子追求的叙事自由与自由幻想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现场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1051

孔朝晖老师对张震老师、杨磊老师的观点看法进行了总结回应,并从俄罗斯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从不同的符号系统来看,符号系统的更迭发展表现了人类追求叙事自由,以及不断落入符号困境的双重悖论。她同时就叙事学的研究方式和思维与余红兵老师进行了深切的经验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616221022

余红兵教授对各位教师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进行了回应,并总结了交流的成果。他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天人本合一,符号生区隔,将本次会议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此次圆桌会议和讨论为师生们提供了与成就斐然的学者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推进了云南大学文学院与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大学(瑞尔森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云南大学文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邀请更多学者来校讲学,为师生们创作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撰稿:柯廷尉、摄影:段必丹)

 

 

一审:纳文洁

二审:舒凌鸿

三审:赵永忠